当然算不得,事实上认真说起来洛阳才算武周的都城,长安不过是“西京”而已。武则天在洛阳登帝位,又在洛阳传位于太平,武家的宗庙本只设在洛阳的,但是太平晚年多愁思想要长伴薛绍,便又迁回了长安。洛阳的宫室官衙都是齐备完善的,朝廷每年都会花巨资用来修葺洛阳的宫室和官衙,朝廷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搬去洛阳,在洛阳住一段时间又搬回长安。纠其原因有三,一是政治原因,比如说皇帝平衡“关陇门阀”、“山东门阀等”;二是皇帝在一个地方待烦了,想要换个地方办公;三是长安出现粮荒,洛阳发生水患等。

现在的情况便是第三种了,受地理位置的限制长安人多却粮少,每遇关陇粮食欠收时朝廷中枢就会迁去洛阳。洛阳开阔,水路发达,南方的稻米比较容易送到。

自李唐时期开始朝廷就经常在长安和洛阳之间搬来搬去,都已经形成了一种惯例,在这个时候有人提出来要将朝廷中枢迁去洛阳,不说别人了,就是武旦也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妥。所以,纵使李成秀很鄙视这种“乞食”的行为,但鉴于这种情况也不好多说什么……有些没有出息,但她这是第一次上朝,至少还是要安分一些比较好。

与李成秀说话的那名官员姓王,名唤铣清,是工部侍郎,鸾台阁的学士,是皇后娘娘的娘家人,王家的中流砥柱之一。

瞥了一眼站在第一排里的国舅王铣奂老大人,只见他双目微合,老僧入定,李成秀知道了,王铣清这是在代表王家发声了。王铣奂是门下省的左仆射,乃尚书省的首脑,王铣清代表王家发声,自然也是代表他发声。

武旦听了点点头,说:“既是成法如此我们照例也不无不可,只是朝廷中枢迁动牵涉庞大,还是事先有个定议才好。这样,你们六部先计议一下,将迁动细则和花费弄个细则出来,本宫也好向皇上禀呈。”

闻言,王铣清说道:“灾情如火,臣等不安耽搁,自河东道灾情起时我等便已经开始着手准备了,太子殿下要求的这两样,我等已经拟好,请太子殿下阅审。”

说着王铣清就从袍袖中掏出一卷书来,双手向武旦递呈。

一名小宦官踮踮地跑去将那书来,转呈于武旦。

武旦接过来飞快地看了一眼,然后看了王铣清笑道:“几位大人果真是老臣谋国,办起事业总是这么的雷厉风行。好,这疏本宫收入了,下朝后便立即转呈皇上定夺。”

见李成秀一副好奇的模样,武旦随手就将其递给了李成秀,李成秀看了不由得点头,果然是一份不错的报告书,有形势分析,有数据支持,有假设预想的困难,还有解决困难的方案,只是……

忍了忍,李成秀终是没有忍住,抬起头来问王铣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武周大闲后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ammo小说只为原作者山野荆棘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山野荆棘并收藏武周大闲后最新章节第300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