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年六月,唐太宗的贞观之治便受到了强有力的冲击。

首先,黄河泛滥了,沿岸的山东、河南几十万人沦为了难民。为了安抚百姓,以及防止藩王煽动暴民造反,所以修筑黄河河堤就成为了必须要做的事情。

可是出人意外的是朝堂上竟然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意见。以魏征为首的一方主张要修筑黄河河堤,以房玄龄为首的一方却是认为不能修。

这就有些令人揣摩不透了。客观的讲,在这样的一件事情上,就维护大唐朝的统治而言,主张要修筑黄河河堤的不一定就是忠臣,反对要修的也不一定就是奸臣。依照房玄龄一派所说,现如今国库空虚,尚不足以安抚百姓与修筑黄河河堤,二者不可得兼。归根究底,房玄龄认为第一要务则是安抚难民百姓,而魏征则是主张先修筑黄河河堤。

最后,一番商讨之下,李世民还是认可了魏征的建议,先修筑黄河河堤。因为他坚信,一旦黄河河堤修筑完了,黄河再也不会泛滥成灾,难民问题也就自然解决了。

事实证明,李世民与魏征一派的设想是很美好的,可是现实很骨感,并不是那么简单的。

另一个灾害倒是习以为常的经常遇见了,那便是淮河沿岸的瘟疫和旱灾。这两大灾害加在一起远比黄河泛滥还要严重,因此,李世民下诏,高级官员们要联系银两和粮食,然后再商讨出一套赈灾之策。

事实再次证明了,唐朝的官吏办事效率还是挺高的。赈灾一事交由吏部尚书高士廉全权处理,还给予了便宜行事之权。

高士廉懂得变通,他深知国库空虚,根本不足以进行赈灾安抚难民。于是乎,他下令江南等富饶之地高税收,同时征调其他郡县以各地标准来上缴银两用于赈灾。可是东拼西凑还是不够,他便打上了军饷的主意。毕竟军饷晚发一两个月还可以勉强支撑,当务之急便是赈灾救民。自作聪明的高士廉便这般行事了,直接绕过了皇帝执行便宜行事职权。

这个决策是好的,可是高士廉忘记了这中间还得由很多的大大小小的官吏经手。对于旱灾和瘟疫,这个比较简单一点,反正饿死病死了也就没有麻烦了。当然表面工作还是需要的,大肆进购一些廉价的药材用于表面上的瘟疫治理。

对于修筑黄河河堤与旱灾的救灾事宜,各地的官吏趁机从中拿一些也是可以理解的。银两与赈灾物品下拨到各路,然后是各州县,一层一层下来,到老百姓的手中也就只剩一些稻米谷壳了。能吃上几口梗米已经算是不错了,这也算是赈灾成功了。豆腐渣工程至少还能够搪塞个一年半载没有问题,如此一来无论是修筑黄河河堤、旱灾还是瘟疫就这么轻松的解决了。

历经了两个月的时间,高士廉自以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暴走大唐歪传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ammo小说只为原作者紫炎星君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紫炎星君并收藏暴走大唐歪传最新章节第五十九章 战斗打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