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宁秀旧事(二)

前面已经谈到,宁秀市的地理位置和人口状况以有宁秀所属县区的大致情况。由于宁秀整体经济发展水平都比较低,全市六县一区的城市面貌都比较落后。而作为宁秀政治、经济中心的安宁区,虽然建城的历史也不短,但由于地理位置相对偏僻,城市发展一直比较缓慢。城市建设变化最大的时间是建国初中苏关系良好的那一段时间,那个时候在苏联专家的指导下,在宁秀城区建设了好几处标志性建筑,如宁秀大桥、宁秀广场、宁秀汽车站、宁秀日报社、宁秀图书馆等等。尽管有些建筑项目还没有建成因为中苏关系恶化,苏联专家主撤走,从而留下了一些后遗,如宁秀大桥,苏联专家撤走时,大桥桥面还没有合龙,当时国内桥梁建筑技术又无法弥补苏联专家撤走后的技术空间,只好在没有合龙的桥梁中间段用几块加厚的钢板焊接铺设在桥面上,勉强收尾通行,但这些建筑不仅解决了宁秀当时的许多实际问题,而且也成为宁秀的标志性建筑。

宁秀的城市建设在解放初的五十年代进行了一轮大的建设后,除了六十年代因为三线建设需要,迁进了几个国防厂在宁秀城区周围,建设了一些厂房和职工宿舍外,就再也没有进行大规模的建设了,城市面貌一直持续到改革开放之后好几年,依然是山河依旧,面貌如故。也正因为如此,才给葛洪涛提供了能够很快显示其政绩的现实条件,才有葛洪涛到宁秀后在城市建设上的大手笔。

葛洪涛到宁秀后,做出了几个方面的重大决策,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决策就是确立了“扩大城市规模”的城市建设思路。为了实现“扩大城市规模”的思路,葛洪涛在宁秀短短的一年多时间里,做出了一系列的大动作。首先是重新修订城市建设规划,提出要将宁秀城区面积扩大到至少五十平方公里、城市人口扩大到八十万的发展目标(宁秀当时的城区面积不到十平方公里,城区人口不到二十万);二是到国家水利部去争取,将宁秀城区到下游太旺镇近十公里的沿河两岸纳入防洪工程进行整治,并将两岸的河滩荒地进行整理,形成可以利用的有效土地,为扩大城区建设规模提供土地资源;二是在城区下游离太旺镇不到一公里的地方引进投资客商,修建一座坝式水电站,从而将电站到城区的河面水位提升,形成一个大约几十公里的湖面,增加城市景观;三是在城区东面一个叫水冲坝的坝尾修建一座连接河对面的大桥,扩大城区活动的有效范围;四是引进外地客商,在城区开展房地产开发,以有效促动宁秀的城市建设发展。

应该讲,葛洪涛在宁秀城市建设上采取的这几项措施都是十分有效的,为扩大宁秀城市建设规模,改变城市面貌起到了极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但在这个过程中,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权斗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ammo小说只为原作者凌霜傲雪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凌霜傲雪并收藏权斗最新章节第312章暴力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