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敖以一种特殊的方式表达了对长辈的怀念和尊敬。就在父亲去世之后 为了安慰孤独寂寞的母亲 当新的一个旧历年来到时 当母亲习惯性地为他安排大鱼大肉之外的炒饭时 他一句话没说 放弃了炒饭 默默地加入了“过年派”的行列;11年后 他印出了父亲的遗著《中国文学史》 并为之作了长序 以志怀念。这些无声的行动 也许正是李敖在情感上有失“人情之常”的独特的表达方式吧。

这次“实验” 在他人眼中也许是个闹剧 但对青年李敖来讲却刻骨铭心 他真正地体会到:所谓“虽千万人 吾往矣” 谈起书来容易 真正实行起来 可就需要大勇。他说:“那是我平生最得意的一次经验” “这次经验使我一生受用 我一生勇于特立独行 都伏机于此。”①后来 对别人的凡属婚丧嫁娶的活动他一概都不参加 这也正是他反世俗思想的一种过激的延伸。

1956年

▽喜欢看陈才生写的李敖这个人(全文)_丧礼改革(6)吗?那就记住a▹mmo小说的域名hdyes.com▽(请来a▹mmo小说▹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李敖在考入台大历史系后的迎新会上 大放厥词 使在座的全体师生惊叹!当时的情景尚无文字查考 但很快他便成为台大的知名人物 确是事实。更让师生瞠目结舌的是 在颇受西方文化影响的台大 李敖却穿起了青袍长褂 而且一年四季从不换装。

在夏日炎炎的校园里 人们常可看到一个戴着黑框眼镜、身着青袍长褂的青年 拎着一大包书 往前急匆匆地赶路。他就是李敖。“长袍怪李敖”成了台大的一大景观。只要是台大人 没有一个人敢说他没见过“文学院那个穿长袍的”。人们看他的眼神 颇有点儿像“五四”时期北大校园里众人看拖着辫子的怪杰辜鸿铭。与他同届的地理系同学潘毓刚(后任世界华人协会召集人)回忆说 当时在他眼中 李敖是一个“身穿长袍 阴阳怪气 类似青洪帮的人物”。而后来与他成为好友的同学郑清茂则在回忆中说:“曩日于台大校园 时见一长袍青年 恒与女人为伍 即李敖也。余甚鄙之 自忖其人不过风流种子耳……迩来朝夕相处 始知其人虽狂放不羁 而实则今世之怪杰 极可爱可亲之人也。余甚悔曩之不识英杰 遂与结交焉。”就在他已离开台大后 他的“恶劣”影响依然不减 一位台大女生在给李敖战友的信中介绍她漂亮的室友时说:“不知道谁有福气 我希望你认识她 也愿意你的好朋友认识她 李敖除外。”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

章节目录

李敖这个人(全文)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ammo小说只为原作者陈才生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陈才生并收藏李敖这个人(全文)最新章节李敖大事年表(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