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岭村人一年最害怕的两次算盘珠子的响声,第一次是秋后算账,第二次则是来年春季缴纳公粮。

而春季缴纳公粮则更让黄岭村人惊悸惶恐。

因为大锅饭时期,全村人集体劳动,生产力低下,粮食产量很低,每年秋季分的粮食本来就不多,根本不够全家人一年糊口,而且还都是连皮带壳的毛粮。然而就这点粮食里面一大部分是公粮。当时流行的一句话就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多剩少才是自己的。”

而黄岭村每年征收公粮任务又并非按照实际产量来确定公粮的数量,而是每年由野草公社按照全公社各大队的土地的常量来评定,这就给了公社干部们自由发挥的空间。

那个时候公社既没有乡镇企业,更没有私营企业,没有商业往来,没有农贸市场。公社干部的任务就是盯着农民种地。

因而每年全公社的产量多少,直接体现着公社的年度业绩,更重要的是体现公社领导的能力和水平。

公社书记、主任要想升迁,就必须业绩好。各公社在竞争中,那个公社也不愿落在后面,因而常常是浮夸虚报产量。

而公粮计算的根据就是年度产量。公社一句话,一个决定,全公社各村各队都得无条件执行。

而各村干部接受任务后,回村按全村人头分摊下去强制征粮。

而村民们对这些当官的决策根本无从知晓。而且就是知晓了也无可奈何,谁敢说一个“不”字?

农民们被划分成为各种成分,成分不好的只有日日低头认罪,服服帖帖,不敢乱说乱动。而成分好的则要求他们带头服从领导,带头执行上面的指示,自然也不敢吭声。

上面的指示从来就是正确的,永远不存在错误。农民们根本没有话语权,如果有人敢说一句反对的话,下场就是逮捕法办。因而农民们只有一个选择,那就是低着头默默承受。

大队部大喇叭一声吼叫,通知全村开始征收公粮了。

一家家、一户户在听到大队通知后,都在家里开始忙忙碌碌地做起准备缴纳公粮的活气来了。

有的人家玉米还在棒子上,还没有剥下颗粒来,就全家人开始围成一圈,突击剥玉米。

有的已经剥成颗粒的玉米,如果还没有晒干晾透的,加紧晾晒。已经晾晒好的就开始簸拣过滤,准备装口袋。

黄岭村的二疙瘩老头和老伴也在手脚不停地拾掇着公粮。

二疙瘩老头踩着木头梯子爬上楼,将老伴晾晒好的公粮玉米颗粒装进箩筐端了下来。

老伴拿来一个大簸箕开始扬簸玉米颗粒,将玉米皮壳簸出去,然后再将不饱满的玉米,瘪玉米挑拣出来留给自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血溅黄昏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ammo小说只为原作者龍飛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龍飛并收藏血溅黄昏最新章节第342章 尾 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