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难的童年

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九月初十日 张献忠出生在陕西延安府肤施县刘渠村一位农民家里。

他比李自成小17天。那时候 正是万历皇帝朱翊钧在位。大明王朝从朱元璋创建到现在 已经历了8朝 万历是第九任皇帝。经过200年间的经营 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 城乡市场出现前所未有的繁荣 中西经济文化交流扩大 抗倭援朝战争的胜利 提高了国际威望 大明王朝在世界上令人向往。然而 封闭式的思维与重农抑商观念又在束缚着人们的手足 复杂的社会内部矛盾使得这个王朝陷入窘境。就是在这个由鼎盛到衰落的转折关头 万历皇帝由进取转向保守 躺在安乐椅上 不思进取 成天在后宫纵情酒色 30年来居然不上朝理政 大臣们的奏章 常常被留于禁中 不交大臣讨论 也不批答处置。中央管理机构中官缺不补 处于半瘫痪状态。官员们交朋结党 贪赃枉法、中饱私囊。猖獗的敲诈勒索之风 从京城一直刮到穷乡僻壤。继之而来的光宗朱常洛 即位1个月 居然因误食臣下进献的红丸而死去。接下来 登上皇帝宝座的是熹宗朱由校性格懦弱 没有理政能力 也不大愿意从政 却喜爱木工 一天到晚 醉心于模型设计 木器制作 将国家大政交给宦官魏忠贤处理。魏忠贤素质低下 只会献媚取宠。熹宗在位7年驾崩 遗命弟弟朱由检即位 此即崇祯帝。朱由检即位于多事之秋 18岁登极 有魄力 有思想 想有作为而积重难返 国家财政困难 人民生活困苦不堪 饥荒肆虐 饥民四处流亡 政府无力赈济 民穷盗起 就派兵镇压 镇压需要增兵增饷 饷源又来自于民 税收一增再增 起义的民众越镇压越多 形成恶性循环 使得明王朝奄奄一息。

加派是明王朝于正常固定税收之外增加的税收。从世宗嘉靖三十年(1551年)开始 由于国家财政支出增大 开始另外加征 但数目不大 对社会影响亦不大。后来 辽东战事吃紧 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四十七年(1619年)、四十八年(1620年)连续三次增加按亩收取的田赋 每亩增加银子9厘 全国每年增收520余万两。崇祯三年(1630年) 又每亩加征3厘 全国增收165万两。这就是人们所说的“辽饷” 专门用作辽东军费。崇祯十年(1637年) 又在全国增征“剿饷” 共增280万两。原定只征1年 但不敷支出 崇祯十二年(1639年)再次在全国加征“练饷” 年额达730万两 这是专门用来作为镇压农民起义的军费。以上三项 合起来称为“三饷”加派 先后共增收银子1670多万两 比原来每年固定征收的田粮还多上1倍。然而 这还只是派征中的一部分。除此之外 还有盐课、关税、助饷、杂项等加派 还有地方和军队的种种私派 名目繁多 旧征未完 新饷已催 额内难缓 额外复急 其征收数额也难以统计。

女真族是居住在我国东北地区的一个古老的民族。历尽沧桑 到了明后期 居住在建州的女真人异军突起。一个叫努尔哈赤的首领 足智多谋 会汉语 在明朝辽东大将军李成梁手下为将 接受明王朝的委任 为建州左卫都指挥使 被封为龙虎将军。他率领部族逐渐统一了女真各部 进而征服了周围其他一些小部落 1616年于赫图阿拉即汗位 宣布建国大金 史称后金国 这一称号表明它是历史上金王朝的继续与发展;同时也表明他开始脱离与明王朝的隶属关系。他还为自己家庭创设姓叫爱新觉罗 女真语爱新就是金 觉罗就是族。

努尔哈赤是一位干实事的政治活动家。他即位后 励精图治 国力日渐强盛。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 他以“七大恨”为号召 对明王朝宣战 并且积蓄力量 窥测时机 乘其不备 主动进攻 夺取抚顺 连续打败明军 在山海关外引起震动 更引起万历皇帝的警觉 于次年二月 明政府调集号称47万大军 由山东经略杨镐指挥 前往征讨 企图将后金一举歼灭。没有料到萨尔浒一战 明军惨遭失败 损失士兵44万余人 将领300余人。接着 后金以破竹之势 攻取开原、铁岭、沈阳、辽阳 进而将都城迁到辽阳 天启五年(1625年)又将都城迁到沈阳 改称盛京。1626年努尔哈赤离开人世 他的第八子皇太极继承了汗位。这就是清太祖。皇太极才能出众 有胆有识 继承父亲的事业 实行改革 壮大国力 并将战略目标由东北扩大到全国。这对明王朝来说 可真是插入肌肤里的一把利剑。

晚明社会失控 各种矛盾交织在一起 使得人们无法继续维持正常的生活 统治者也无法继续正常的统治秩序。所有这一切 在陕西地区表现得尤为突出。

这里农民生活更苦。说起农民生活苦 陕北的农民承受的苦更大更多。这是因为这里的自然条件差 地处黄土高原 土质贫瘠 天气寒冷 耕作期短 春当种而冬弗解 秋未收而霜已降。气候条件虽然适宜农作物生长 但平地少 坡地多;水地少 旱地多;土质贫瘠地多 甚至沙碛不生五谷之地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农业全靠望天收 农业技术落后 粮食产量低下 就是丰年 绥德、米脂、清涧、定边一带相当多的土地 粮食产量也是亩不满斗 直到20世纪40—50年代变化不大。同时由于这里为军事重镇 边兵众多 且实行军屯制度 制度规定十分之三守城 十分之七屯田。在无定河至怀远堡之间的土地 多由榆林卫与绥德卫军屯垦 万历年间米脂县令张可立设立条规 确定宽衍川地尽属军屯 峻极山地方为民地。这一条规使陕北农民占有土地质量恶劣的状况成为无法改变的事实。干旱少雨的气候环境与劣质的土地带给农民的是更加艰苦的劳作 即使在上好的年景 农民们需要常年在田间力作 才能维持低标准下的生活。晚明农业税是国家财政的主要来源 按亩征收 这样落在农民身上的负担自然也就更加沉重。同时由于水利设施困乏 种地靠天收 不仅农业亩产量低下 而且十年有七年歉收 单靠种地大半人都养活不了自己 于是在养羊、种枣树上打主意 用羊、枣向行商的马帮或驼队 或到附近集市上换粮食与生活用具。也有少数人家跑个小生意 以补充衣食之不足。

这里边兵云集。明代270余年 北元一直是北边最大的威胁。明代为防御蒙古与东北满族南下设立的9个军事重镇 史称九边。镇上各驻重兵。其中延绥、固原、甘肃、宁夏四镇都在当年明陕西境内 这里的边兵多达37万余人。他们是国家的常备军 理应由国家供给他们衣食军饷 由于国家财政困难以及军政败坏 长官贪污克扣 从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起 几乎年年拖欠军饷 天启年间 有的地方军饷一文不发。到崇祯二年(1629年) 延绥、宁夏、固原三镇士兵已有36个月没有领到分文饷银。边兵生活全然没有保障 有的被迫靠卖儿女 质盔当甲或贩运私盐来维持生活。他们的处境与当地贫苦农民几无区别。饥民与饥兵共同的命运 使他们心心相印 结下了不解之缘。在忍无可忍、望无可望的情况下 揭竿而起 势所必然。

这里有着大量的驿卒。驿卒是明代在交通要道上供役的差役。陕北既为边镇要地 其交通位置也就显得格外重要。不仅驿站集中 而且驿务繁忙 驿卒日夜奔走于路途 “马不歇蹄 人不歇肩”地为官府转送物资 传递公文。工作既苦又累 尽管待遇菲薄 难以养家 但还可以勉强糊口 维持本人生计。可是 到了崇祯二年(1629年〕 不堪财政重负压力的明王朝为了减少政府开支 决定裁减驿递。于是 一向依赖驿递为生的驿卒因此失业 没有生活来源 同饥民饥兵一样 流入社会 穷则思变 穷则思乱 遂成为动乱的火种 民变的又一支力量。

张献忠家在延安府肤施县刘渠村。这是一个偏僻的小山村 今定边县郝维乡还有这个村子。清雍正九年(1731年) 陕西行政区划调整 以定边、盐场、砖井、安边、柳树涧五堡之地设立定边县 柳树涧归入定边县。由于刘渠村为柳树涧堡属地 所以史书上说他是柳树涧人。

柳树涧堡在定边县东140里紧挨长城。从秦朝开始 定边县城的城墙就与长城城墙相连。长城从盐池斜伸过来 到定边后直直地向东

➹王兴亚提醒:《狡黠的张献忠》最新章节千秋功过任人评说免费无弹窗阅读将第一时间在ammo?小说更新,记住域名hdyes◯com➹(请来ammo?小说?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直到安边 再转而向东南、再向东北形成一个优美的弧圈回到安边东方的重镇靖边。此后 长城向东北延伸 绵延千余里 在麻地沟消失。这里的长城 当地人叫边墙 但不是明朝的边境线 只是为防御北边的蒙古人和东北的女真人南下修筑的。明英宗成化年间 延绥巡抚余子俊对这里的长城进行了整修 在古老的城墙上筑垒设堡 每二三里设立敌台崖砦 以备巡警。柳树涧堡位于延安西北 平川错综 虽为山村 但由于地处长城线上 为延安之门户。与周围寨堡相比 引起人们更多的关注 这里的百姓于农闲之余 舞刀弄枪 形成剽悍尚武的民风。

张家世世代代隶属军籍 是一个职业军人的家庭。张献忠父亲叫张快 是个勤劳朴实的农民 种地之余 在村上开个小酒店 做点买卖 家中有几十亩地和三间瓦房 日子说不上富裕 也算能过。

张快有8个孩子。张献忠年龄最小 排行老八 他的哥哥、姐姐 存活下来的 只有3人:一个姐姐、两个哥哥。张献忠出生后 父亲为他起名叫献忠 字秉吾 号敬轩是他崇祯十一年(1638年)在谷城降明后才有的。他面色微黄 5岁那年 父亲送他到县金明驿东寺桥私塾里读书 在这里执教的是一位姓林的秀才。学校规模不大 教学与管理也认认真真。小献忠贪玩儿 不断与同学们打架 学习成绩不好 有说学了1年 还不识一字 自然是言过其实 只能说学习成绩不佳 在学3年 就辍学了。但他毕竟是进过学门的人 应当说他粗能文化。

辍学后 他在家里干些杂活。父亲张快为了养家糊口 农闲时不时地出去跑个小生意。这次赶着一头小毛驴 到四川贩枣 带他一道出行。这也是他第一次出门远行。他由陕北来到川北 千里迢迢 风餐露宿 浏览了沿途的城镇村落及山山水水 切身尝受到谋生的艰辛。一天 父子二人来到内江县 将小毛驴拴在一家有钱人家门前的石柱上。不料 小毛驴的粪便溅在石柱上。主家不由分说 拿起鞭子狠狠打在父亲身上 还逼令父亲用手将驴粪便捧走。小献忠看在眼里 恨在心头 临走时 他怒视凶狠的财主 喃喃自语道:我下次再来时 全将你们杀掉。

随着年龄增长 穷困的家境 迫使他走上社会求职。听说县衙招收捕快(捕人的差役) 他报名应试 由于体格健壮 身材魁梧 被录用。尽管捕快这个差事 每天事务繁杂 待遇很低 但也很难守住这份工作 不久 便被开除了。后来 榆林卫招募新兵 他前往应募在卫军营中当兵 他所在的部队隶属于洪承畴。这里的士兵经常欠饷 难得的军饷拨下来 又被军官层层克扣 当兵的简直没法糊口。为了保证士兵生活 长官就让他们出去办饷。所谓办饷 就是向百姓抢劫。作为新兵的张献忠 每每下去办饷 看到缺衣少食的百姓 下不了手 只好空手而回 为此 不断遭到长官的训斥和军棍的毒打。半年下来 与长官积下了怨仇。他后来自述:在洪承畴麾下吃粮 充一旗手(执旗前行之人) 也曾冒矢石 探虎穴 援辽那年 还不到18岁。在作战中 亦曾兵刃交接 斩首级10余颗。理论起来 也应博得个一官半职。哪知在战场上对垒交锋处有我 事后叙功疏上无我 到得恩诏下颁 部议上陈 为官者依然官上加官 轮到我名下时 不过同众兵分吃些牛酒。有说他们18名士兵犯了淫掠罪 被处以军法。负责执行处决的是陈洪范。他们一齐被押赴刑场。前面17个都被处斩了 轮到他 陈洪范见他年少 相貌奇伟 便为他说情 这才免一死 挨了一百军棍 才算了结。这件事 深深印在他的记忆里 并使他对陈洪范产生了感激之情。

张献忠回到家里 没过多久 地方上发生一起张氏族人被绑票勒索钱财案件。他突然被官府抓来审问。说有人指控是他家勾结强盗所为。这可真是祸从天降!他气愤地说:“张家被绑架 与我有什么关系?如此逼迫 不是驱虎入山啊!”由于查无实据 不得不将他放还 但在他心里留下的却是伤痛 是对黑暗社会的不满 并使他产生了强烈的改变命运的愿望。

他23岁那年 陕西灾荒持续发展 连遭两年大旱 农业无收 受灾面积扩大到几十个州县。四月 延安府安塞县进士马懋才上疏朝廷 陈述陕北灾荒状况:臣乡延安府 自去岁一年无雨 草木枯焦。八九月间 民争采山间蓬草而食 其粒类糠皮 其味苦而涩 食之仅可延人性命不死。至十月以后 而蓬草已经食尽 开始剥树皮而食。诸树中唯有榆树皮最好 杂以其他树皮为食 亦可稍缓几天不死 迨至年终 树皮也吃尽了 又到山上挖掘石块为食。石性冷而味腥 少食一点便胀饱 不数日则腹胀下坠而死去。最可痛心的是 安塞城西的翼城 每日必有一二婴儿遗弃在这里 有号泣者 有呼其父母者 有在食其粪土者。至第二天早晨 所弃之婴儿 已无一人能活下来 而又有弃之者矣。更可异者 一些儿童及单独行走之人一出城外 便无踪迹。后来见门外人家 做饭时以人骨为薪 煮人肉为食 才知道前之人皆为其所食。而吃人之人 亦不免数日后面目红肿 体内发出燥热而死去。于是死者枕藉 臭气熏天 县城外挖掘数个大坑 每坑可容数百人 用以掩埋遗体 臣来之时 已有三个大坑填满 还未能满足需求量 而数里之外没掩埋的尸体 又不知有多少啊!

在这大饥大灾之年 成千上万的饥寒之民寄希望于政府救济。而腐败的明政府不但不设法救民于水火 还逼迫农民交纳赋税 进而采用严刑苛法催征 残暴地对待那些实在交不上粮食的贫苦农民 引起广大饥民的愤怒。七月间 白水县饥民王二(即王子顺)在无法继续生活下去的时候 率领数百饥民 闯入澄城县城 杀死了催粮逼税的知县张斗耀 并攻打蒲城、韩城、宜君等地。为了不让人们认出 用墨涂其面。他们的行动在陕北高原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各地民众纷纷起来响应:在府谷边兵出身的王嘉胤率众起义后与王二义军会合 在延安有潘十万领导的起义 在安塞有高迎祥、李成龙等领导的起义 在洛川有不沾泥、一座城、五虎、黑煞神领导的起义 在宜川有王左挂领导的起义 在延川有王和尚、混天王领导的起义 在绥德有苗美领导的起义 在安定有苗登雾、王大梁领导的起义 在阶州有周大旺领导的起义 在庆阳有韩朝宰领导的起义。参加起义队伍的民众 有流亡载道的饥民 有被裁减的驿卒 这些多是手无寸铁的农民。他们的首领称掌盘子。其中四处流动 望屋而居 没有固定的活动基地的 称之为流贼。

这年冬天 山西巡抚耿如杞、延绥总兵吴自勉、甘肃总兵梅之焕等奉命率部增援京师 因为缺乏粮饷 先后举行兵变。这些溃兵 有些流向社会 有些则带着武器、战马和军事技术加入起义军 大大增强了起义军的战斗力。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

章节目录

狡黠的张献忠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ammo小说只为原作者王兴亚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王兴亚并收藏狡黠的张献忠最新章节千秋功过任人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