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建武元年,西夏保义五年,春,中兴府。

距离蒙古大军撤军过去了两年多,西夏人从战争的创伤中慢慢恢复了过来,萧条的市镇有了些生气,许多荒田被开垦,商旅的驼铃声重新在兴灵之地响起。

二月的中兴府,虽然没有完全摆脱寒冷,但也是春光明媚,黄河解冻,绿色爬满了枝头,流水声潺潺。

但春寒料峭之时,战争的阴云,却又开始慢慢在西夏上空盘旋。

继宋军北上、成吉思汗病死、蒙古大军无奈北撤,已经过去了快三年的时间。

两年前,西夏遣使入草原吊慰成吉思汗去世,西夏使者被驱逐。

去年九月,成吉思汗幼子、大蒙古国监国拖雷与蒙古诸王奉成吉思汗三子窝阔台即位于和林东库铁乌阿刺里之地,皇族诸王尊长均列班以拜。西夏遣使恭贺再次被拒,连蒙古境内都没有进入。

窝阔台即蒙古国大汗位,蒙古国内已无内患。蒙古国要西夏举国而降,夏皇李睍亲自到塞上草原请降,否则蒙古大汗窝阔台将亲率蒙古大军来讨,到时玉石俱焚,鸡犬不留。

这一份大蒙古国的“最后通牒”,等于是要西夏亡国。西夏君臣,包括所有的西夏士民,面临又一次的煎熬和选择。

西夏君臣也想为自己国家的存亡而战,但经历了屡次的蒙古大军侵夏之战,西夏君臣心里清清楚楚,和兵强马壮的蒙古铁骑对抗,只能是自不量力,死路一条。

辖境不过兴灵二地,人口不过二三十万,战兵两三万,剩下都是民壮,军民战意存疑。

自蒙古大军上次撤兵,近三年的时间里,西夏休养生息,但弹丸之地,除了百姓勉强吃饱饭,又能泛起什么浪花?

百姓大量逃亡,到处都是无人种植的荒地。没有了百姓,西夏又如何自强?

拿什么来拯救你,我的大夏?

民间百姓忧心忡忡,西夏君臣更是人人心寒。大蒙古国不仅要灭了西夏,甚至还要杀尽兴灵之地的所有夏人。即便是西夏举国而降,也不见得能得到蒙古人的宽恕,包括夏皇自身,恐怕也难逃一劫。

仅靠西夏人自己,恐怕打不赢这场毫无胜算的战争。但若是投降,难道西夏军民还要经历一次痛不欲生的杀戮吗?

宋人、金人,会救西夏吗?

“陛下,即便是我大夏投降于蒙古国,恐怕也会遭受灭顶之灾。当年成吉思汗病死于六盘山,那些蒙古贵族,包括窝阔台、托雷们,一定会将这笔账算在我夏人头上!”

大殿之上,御史中丞张公辅皱着眉头,朗声上奏。

要不是因为成吉思汗定下的规矩,窝阔台不能因成吉思汗的遗命继位,而要等忽里勒台的最后决定,花了两年多时间才登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

章节目录 下一页

穿越南宋当皇帝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ammo小说只为原作者浮沉的命运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浮沉的命运并收藏穿越南宋当皇帝最新章节第117章 东方